资讯

金属抗腐蚀研究获得新进展 我国科研团队带来全新研究思路

金属材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建筑结构到电子设备,从交通工具到生产设备,金属材料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离不开金属材料所具备的优异的物理性能。但是,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和环境发生化学反应,尽管这个反应许多时候需要很长时间来进行,但是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金属材料性能的下降,这个金属材料出现变质、破坏和性能恶化的现象便是金属腐蚀。 金属腐蚀一旦发生,许多时候都伴随着经济损失和生产安全问题。例如飞机刹车系统的高压气瓶因应力腐蚀爆炸导致刹车失灵,桥梁因应力腐蚀和疲劳的联合作用而断裂等。正因如此,大多数行业都会在应对金属腐蚀以及设备维护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这也使得金属抗腐蚀研究成为了材料学一个重要的课题。 事实上, 目前针对金属腐蚀的手段有很多,像通过油漆涂层避免金属与空气或水直接接触,以及加工成合金提升金属稳定性等,都是常见的手段。而就在最近,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又收获了全新的进展。 据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微纳光子学与材料国际实验室杨建军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望有效解决金属表面极端拒水性持久保持的关键难题。 超疏水性指对水具备极端排斥性,现象上来看,指材料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且在倾斜角小于10°时,液滴能够滚动脱离表面的表面。金属材料想要获得这种特性,大都依赖于传统的二元协同设计思想,即通过调控两种结构单元之间的距离与本征物理尺度常数匹配,达到临界距离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呈现出优异物理、化学性能的一类新材料设计方法。具体到金属材料上就是先在材料表面制作微/纳米结构,然后再采用低表面能有机物进行修饰。 然而这种方法的本质是为材料附着涂层,涂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分解、脱落等问题,因此时间一长加工好的材料具备的超疏水性也会逐渐消失。杨建军团队则采用飞秒激光元素掺杂微纳结构与循环低温退火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金属构建一种以次晶相态为主导的仿生蚁穴状结构,从而实现高效稳定的自启动超疏水效果。 用于测试该研究成果的金属铝合金样品,在腐蚀性盐水中浸泡2000小时后,表面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超疏水性能。并且,经验证,激光处理后材料的腐蚀电流密度相较于未处理铝合金降低了10万倍。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该技术能够打开超疏水金属在建筑、交通、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凭借优秀的自清洁、防腐、减阻和防冰等性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与机遇。


贴片为血压监测带去新方案

血压的正常值范围是医学上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它与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有直接联系。而血压监测作为获得血压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评估个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监测疾病进展的关键手段。同时,血压监测也是目前预防心血管事件、指导生活方式调整以及科研与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 然而,血压的测量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想要追求测量的精度,需要依赖设备的支持。而像是传统的袖带式血压计,尽管检测结果可靠,但是单次检测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并且检测过程中用户无法活动,获得的数据也是单一时间点的血压值无法满足连续的血压数据流。也正因如此,寻找一种可以持续无创监测血压的手段,成为了该领域一直在研究的一个目标。而就在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团队似乎得到了答案。 据悉,该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创新性的可穿戴贴片,可持续无创监测血压。这种贴片只有差不多一张邮票大小,并且十分轻巧,可以直接粘贴在皮肤上,特别是前臂位置。而根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贴片的主要材料是硅胶制成的柔性基底,其中内置多个小型压电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装在可伸缩的铜电极之间,工作时会发射和接收,通过追踪血管直径的变化从而实现血压的监测。 为了验证该贴片监测装置的准确性,研究团队在100位患者身上完成了严格的临床测试。结果显示,其获得的血压读数与传统的血压袖带、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用的动脉导管所得的数据相当。但是与动脉导管相比,由于其不具有侵入性,因此对患者更友好,应用范围也更广。此外,在后续的实验中,贴片在不同场景下的实用性也得到了验证,展现出了不俗的市场潜力。 目前,持续无创监测血压面临着多方面的难点和挑战,但又是打开临床医疗新阶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相信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有望为未来个性化医疗提供新可能,更好的满足不同家庭不同患者的特殊需求。也相信,随着技术创新以及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技术会进一步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去更多的便利。


罗克韦尔自动化与微软达成共同愿景携手推进工业转型

作为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之一,罗克韦尔自动化 (NYSE: ROK) 于近日宣布与全球知名技术公司微软扩大战略合作,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双方将共同为制造商打造先进的云解决方案和 AI(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由此提供强大的数据洞察、简化运营、提升可扩展性,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营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出于这一共同愿景,双方将携手发布多款新品。在 11 月 18 日至 11 月 21 日于美国加州阿纳海姆市举办的罗克韦尔自动化博览会 (Automation Fair®) 现场,微软作为展览赞助商亮相,并与罗克韦尔联手开启新品“剧透”。此次扩展战略合作,促成了罗克韦尔深厚的工业自动化专业知识与微软尖端云功能和 AI 实力的深度融合。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弥合传统工业实践和现代数字应用之间的差距,打造出全面释放工业数据潜力的集成式解决方案。

“我们很荣幸能够深化与微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帮助制造商应对不断演变的挑战。”罗克韦尔自动化全球客户创新负责人 Jessica Korpela 说道,“此次深化协作,将推进云技术和 AI 技术与我们丰富的工业自动化专业知识的融合,让我们的客户能够在运营过程中充分提升效率、创新能力和韧性。”

罗克韦尔与微软的携手代表着制造业面向数字化转型迈出重要一步,为互联 AI 驱动型运营树立了新标杆,助力制造企业及其客户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蓬勃发展。

释放数据力量以提高效率

在自动化博览会期间首次亮相的微软最新解决方案 Azure IoT Operations 集成了罗克韦尔FactoryTalk® Optix™ 等数字方案和服务。这款全新上市的组合解决方案让制造商不必大费周折地改造,就能够从现有厂区获取关键洞察。这个随需应变的云方案能够简化车间数据与基于云的应用程序之间的集成,不仅能支持高级分析,还能提高多厂区环境的可扩展性。通过这种简化集成,客户能够收获可实操的见解,进而优化生产,并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做出基于数据的决策。

Microsoft AI 赋能 FactoryTalk Design Studio Copilot 强化PLC 代码编写和用户管理

罗克韦尔已拓展了旗下 FactoryTalk Design Studio SaaS(软件即服务)设计软件组合,在其中加入了与微软合作开发的全新 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工具。最新功能以 Microsoft Azure OpenAI Service 为依托,让工程师能够使用自然语言指令来执行各类任务,如产品引导、代码生成、故障排除和代码解释,让系统设计更快速、更直观。无需下载或安装,FactoryTalk Design Studio 可从 Web 浏览器访问。这创造了一个协作式、多用户的环境,实现了集成式版本控制,并能持续更新、纳入新功能,以此提高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生产力和效率。

用 AI 增强数字应用以赋能员工

合作深化后,罗克韦尔的 FactoryTalk Optix 食品和饮料模型(由罗克韦尔的数字和服务组合提供支持)将会加入微软的 AI 模型目录。这款模型能够直接为制造车间带来 AI 和GenAI 的强大力量。这款随需应变的 AI 模型利用了微软的小型语言模型 (SLM) Phi-3,能够为机器操作员提供 AI 引导式指示,助力操作员们在熟悉的 FactoryTalk Optix 界面上开展过程和装置操作。有了经过专门训练的模型,员工就能轻松获取经过情景化处理的 AI 指引,以提高生产力、减少错误、加速决策。

“能够与罗克韦尔继续合作、助力客户加速工业转型进程,我们感到无比振奋,”微软 Azure IoT 总经理 Kam VedBrat 表示,“将罗克韦尔行业领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与 Microsoft Azure IoT Operations 结合之后,再通过基于 Phi-3、随需应变的 AI 模型展开协作,我们得以帮助客户进一步提升效率和创新能力。”

扩大行业影响、提升行业价值

此番战略性合作将给制造商带来可观收益,协助他们泰然应对当前变幻莫测的工业格局中的重重挑战。通过这些先进的数字解决方案,各公司将能够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力,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之路的无限潜力。

###

关于罗克韦尔自动化

罗克韦尔自动化(NYSE: ROK)是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之一。我们将充分发挥人类的想像力与科技的潜力,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世界更具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罗克韦尔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截至2024财年年底,约有员工 27,000 名,业务遍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如需进一步了解罗克韦尔如何帮助各工业企业将互联企业变为现实,请访问 。


江苏华特年产22139吨电子特种气体等仓储经营及研发中心项目

项目名称:江苏华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2139吨电子特种气体

(700吨合成气体、570吨分装气体、20266吨纯化气体、603吨混配气体)、2111吨医疗气体(分装)、1500吨消毒杀菌气体(混配)、1000吨工业气体(分装)、60吨标准气体(混配)、副产1629吨工业级产品、2969吨气体仓储经营及研发中心项目;

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如皋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兴港西路6号,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新建各类生产车间、生产辅助楼、仓库等。

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新上770吨/年电子气体分装装置(其中200吨/年四氯化硅二期纳入电子气体纯化),18916吨/年电子气体纯化装置,603吨/年电子气体混配装置、2111吨/年医疗气体分装装置、1500吨/年消毒杀菌气体混配装置、1000吨/年工业气体分装装置、60吨标准气体混配装置,副产工业液氨255吨/年、工业氨水1240吨/年、工业氦气35吨/年、工业氧化亚氮76吨/年,仓储经营2969吨/年化学品,建设研发中心,配套钢瓶处理车间及公用工程设施。

二期新上1350吨/年气体纯化装置、700吨/年气体合成装置,副产工业三氟化硼15吨/年、工业乙炔8吨/年。



模拟感知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 加速高精度电子测量技术研发

近日,专注于高精度电子测量的模拟感知(AnalogSense)宣布成功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人民币的融资。本轮融资由协立投资独家领投,资金将主要用于持续的研发投入,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公司在工业自动化仪表计量模组领域的技术优势。 模拟感知成立于2020年5月,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工业自动化仪表中使用的计量模组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便以高精度电子测量为特色,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成功推出了多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其中,首款气体流量计核心测量模组,凭借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计量性能,已经成功打入市场,并获得了行业内多个重量级仪器仪表厂家的认可与采购。 此前,在2023年,模拟感知已经完成了由超越摩尔独家投资的首轮融资。此次协立投资的加入,无疑为模拟感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模拟感知信息科技位于西安,公司核心团队在高精度仪器研发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利用这一优势,“降维”研发了多种现场仪表电子测量模组,成功将低噪声模拟链路设计、温漂/零漂抑制和精度补偿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工业现场领域。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测量精度,还大大提高了仪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面对我国在电子测量领域与西方的差距,模拟感知团队在此前的融资中表示,当前我国的电子测量技术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模拟感知在仪表和仪器领域同时布局,以技术相通性、产品归一化和积木化为原则,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在仪表领域,模拟感知提供测量的核心模组(电路板卡),目标客户群体是我国广大的仪表厂商。公司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客户需求分析,成功研发出了气体流量计核心模组。该模组在测试阶段就收到了大量订单,并在下游客户的鼎力支持下,完成了市场的闭环验证。目前,该模组的气超整表准确度已经达到了0.5%级。 在测量仪器领域,模拟感知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公司计划陆续推出用于实验室研发、新能源汽车测试、电池测试、电源芯片测试和航空发动机发电系统测试的相关产品。这些产品的推出,将进一步拓展模拟感知的市场应用空间,提升公司在电子测量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捷勃特磁驱输送系统(MTS)

捷勃特MTS-M10A磁驱输送系统凭借卓越的品质、稳定可靠的性能和高性价比,满足各类产业用户的广泛输送需求。其高性价比源于捷勃特在运控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精湛掌握,我们的核心部件实现了100%自主研发,涵盖了硬件层面的驱动装置、控制系统等关键组件,并延伸至应用交互软件等各个领域,实现了从底层到应用层的全面自主可控。这种技术实力所延伸出的硬件设计有效地保障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为用户提供具有超高使用体验的输送解决方案。

捷勃特首款磁输送线A,有着卓越的产品性能和通用功能:

负载:10kg

重复定位精度:0.02mm

动子最高速度:3m/s

单动子峰值推力:230N

精准的运动控制:动子高速运动平稳、高效

灵活、易用:模块可按需配置、灵活拼装;简单易用的操作软件等


华为阿里美团等大厂都已下场具身智能会成为一场泡沫吗

继大模型之后,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成为近两年 AI 行业内讨论热度较高的议题,很多人认为这是通向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必要方向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华为、腾讯、美团等中国大型科技公司的关注。

11月中旬,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简称“华为具身智能中心”)宣布正式运营,致力于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国际前沿发展。会上,华为具身智能中心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涵盖乐聚机器人、拓斯达、兆威机电等多家科技企业,联合企业协同创新,提供一站式产品技术交易服务,助力全球具身智能产业链的集散与升级。

这是华为首次披露其亲自“下场”做“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与产品。

不止是华为。美团战投等机构近期以接近10亿元投资智能人形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而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星动”日前公布Pre-A轮融资3亿元消息,背后投资方能够看到阿里的身影,阿里巴巴、联想创投等参与本轮融资;腾讯则通过旗下腾讯Robotics X 机器人实验室打造具身智能产品;软银投资的优艾智合,日前与西安交通大学宣布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科技龙头们纷纷发力“具身智能”这一概念技术。但70家人形机器人、数百家智能机器人公司争夺同一赛道,这会是一场泡沫吗?

对此,优艾智合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张朝辉对钛媒体App表示,“具身智能”本身并不存在泡沫。之前的讨论热潮主要是由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和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兴起所引发的。然而,如果将具身智能简单理解为“人形机器人”,可能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泡沫。尽管业界普遍认为具身智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朝辉认为,“具身智能”能够让特定的机器人形态在不同场景进行针对性的操作显然有更高效和更具适应性,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拓展,具身智能领域将展现出更大的价值。“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具身智能不仅不是一个泡沫,而是具有坚实基础和广阔前景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持续投入和研究。”

热潮涌现但商业化较弱,人形机器人搭上”具身智能“快车道

什么是“具身智能”?

简单来说,具身智能(Embodied AI)是将 AI 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

换言之,一个具身智能机器人需要:首先听懂人类语言,之后分解任务、规划子任务,移动中识别物体,与环境交互,最终完成相应任务。

正如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李飞飞所说,“具身的含义不是身体本身,而是与环境交互以及在环境中做事的整体需求和功能。”

现代机器人之父Rodney Brooks

1991年,现代机器人之父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发表的研究论文《没有表征的智能》提出了一种对智能的根本性重新思考。布鲁克斯反对传统的认为智能必须基于复杂算法或内部数据模型(即“表征”)的观点。他认为,智能行为可以直接从自主机器与其环境的简单物理交互中产生,而这种交互不依赖于预先设定的复杂算法。

布鲁克斯的这一理论基于他对昆虫行为的观察,提出了一个称为“行为主义智能”(Behavior-based AI)的概念,该概念强调通过与环境的直接物理交互来生成行为,而不是通过内部世界模型。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智能系统不应该首先处理抽象的内部世界表征,而是应该能够直接响应外部环境的刺激。

这一理念对后续的机器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自主移动机器人和实时处理系统的设计方面。布鲁克斯的工作推动了一系列以“底层智能”为基础的研究,这种研究试图模仿生物体中观察到的自然和自适应行为。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 AI 实验室进行的研究,特别是他开发的移动机器人“Genghis”,展示机器人能够在没有复杂中央控制系统的情况下在复杂环境中导航。

1999年,罗尔夫·普费弗(Rolf Pfeifer)和克里斯蒂安·谢尔(Christian Scheier)合著的《理解智能》一书中,他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智能理解方式,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认为智能仅仅源自大脑或算法的局限。他们认为,智能是行为主体的整个身体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现,他们强调了身体对智能形成的根本影响,这一理论后来被称为“身体化智能”或“身体化认知”,从而加速“具身智能”的到来。

随着以ChatGPT为核心的生成式 AI 的爆发,让人形机器人拥有了更强的“智力水平”。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3年一场演讲中表示,AI 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embodied AI),即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

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之间的关联。他说,“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结合的产物,它是‘长了身体的智能’,标志着技术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他认为,具身智能能够直接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将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而国内的资本市场,敏锐地捕捉到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潜在价值,今年前11个月,大量资金涌入这一赛道,投融资总量超过50件,总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

其中,成立仅一年的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通用”)今年获得美团、商汤等机构7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后,又获得港投公司的天使+轮次投资;由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创立的智元机器人,在过去一年时间完成七轮融资,估值已达到70亿元。

此外,国家与地方背景基金和红杉中国、IDG资本、上汽创投、北汽产投、百度风投、柏睿资本(关联宁德时代)等机构已纷纷加入到这一赛道当中。如今,很多机器人在用PPT讲融资故事之时公司估值已超过亿级。

然而,商业化层面,基于“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如预期。

有一家制药类客户向钛媒体App坦言,当采购完国内研发的一款所谓具身智能机器人之后,它的工作依然需要人类的辅助,而且行动迟缓,远低于人类的效率。因此最后,这家公司将机器人进行了“荒废”处理,不再用机器人执行任务。

香港大学讲座教授、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席宁对钛媒体App表示,当前的仿人形机器人并非产品,而是一款实验设备,当前的技术远远达不到替代人类实际应用需求的程度。

“仿人(人形)机器人有很多,但那些东西只是一些prototype(原型机),你不能说是产品,因为有特定功能、特定市场需求、可以卖的才能叫产品,但现在仿人机器人还没有到产品那一步,现在只是一些研发和试验结果,对于企业来说它不是产品,大家买这种机器人到底做应用,还是研究开发,或者是解决实际需求、代替人去做一些事情,这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一定程度上,他只是试验原型设备。”席宁称。

事实上,现在大部分所谓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对外展示看上去更像一间样板房。虽然特斯拉、Figure的机器人的动作控制、基础抓取能力以及倒红酒、煎鸡蛋等细分场景的展示,让人眼前一亮,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机器人所做的事情差别不大,缺乏新意。机器人进入工厂工作,在性价比、稳定性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等方面仍有诸多难题待解。

据澎湃新闻,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研究员刘志毅表示,即便机器人市场表面火热,但行业内大多数还停留在“Demo”阶段,能真正落地商用的非常少,距离理想中的大规模生产、广泛应用阶段还很遥远,保守估计需要5-20年分阶段过渡。2024年上半年公开表示在做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可能已超过70家,但未来能持续发展的可能不到10家,如果无法获得大公司的战略投资,初创公司的生存将面临困难。

“目前这些机器人,无论是轮式、双足还是带有灵巧手的,想要实现大规模生产都非常困难。”刘志毅指出,要建立大规模生产的供应链体系,人形机器人所需资金投入巨大。

正如我之前所讲,相比海外的特斯拉Optimus、Figure AI大规模量产进度,2024年,留给国内人形机器人产品小批量量产并交付时间不多了,目前大众并没有看到国内现有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真的能替代人类产生更多的生产力。

正如波士顿动力创始人Marc Raibert所说,目前人形机器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炫耀,而不是一种生产力”。

AI正改变机器人产业,预计2030年规模超2500亿

“工业场景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导致很难通过一套软件、一套硬件完成所有的任务分工执行,‘一脑多态’的通用基础模型的构建,是工业具身智能落地的必然技术路径。”优艾智合联合创始人兼CTO边旭表示,目前具身智能的发展关键在于智能系统的进步,而不在于机电系统的通用化。

实际上,“具身智能”机器人其实不止人形一条路,利用 AI、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软件技术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也是解决替人机器人的发展路径。这似乎是华为想要做“具身智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11月15日,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企业合作,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墨影科技、拓斯达、自变量机器人等企业参与了签约,后续华为将与签约企业开展应用场景的相关合作。消息公布后,上述涉及到的上市公司都迎来了股价大涨情况。

对此,张朝辉认为,华为在宝安设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彰显了科技领军企业对具身智能领域的重视和战略布局,对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这种竞争态势有助于推动技术革新、提高行业标准、吸引与培养人才、优化产业生态、拓展市场需求,并提升国际竞争力,尽管市场竞争加剧,但它也激励着行业内的每个参与者追求成长与突破,共同推动具身智能领域向更高品质和更高标准演进。

张朝辉领导的优艾智合,由四位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创立。

成立7年来,优艾智合共完成约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肥东产投、吴兴产投、熙诚金睿、方广资本、IDG资本、松禾资本、蓝驰创投、SIG海纳亚洲软银亚洲、真格基金、英诺天使、常见投资、HAX(SOSV基金)、招商局伯乐、西交1896资本等机构。

优艾智合在半导体、新能源、3C等智能制造领域的垂直细分市场占据优势。据统计,目前,优艾智合移动机器人出货量超3000台,客户复购订单占比75%,机器人累计运行时间超2500万小时,服务了台积电、立讯精密、芯联集成、蜂巢能源、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中海油在内的半导体、新能源、电力行业等500多家客户。

“我们成功实施了多个‘具身智能’机器人项目。”张朝辉对钛媒体App表示,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的路径,是如何通过迭代一步或两步来更好地实现更客户价值和提升,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回报。

此次优艾智合-西安交大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的成立活动之后,张朝辉向钛媒体App透露,2023年,优艾智合业绩同比增长超过100%、国际业务增长超过230%,产品方面,旗舰产品出货占比超88%。

很显然,基于“具身智能”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依然面临重要机遇。而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有望迎来蓬勃发展。

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到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从全球范围来看,机构预计到2027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7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63.5%。

高盛数据显示,在理想情况下,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约合11037.3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相当于2021年智能手机市场的三分之一。花旗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6.48亿台。

Statista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 AI 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90亿美元,较2023年市场规模增长近30%。到2030年,预计这一规模将超过350亿美元。


labtech China Congress 同期会议全公布

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labtech China Congress)在11月18-20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延续开展2024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暨智慧实验室大会,此外还有第三届未来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创新论坛、科学实验室低碳可持续发展大会暨实验动物设施与装备技术高峰论坛、2024生物医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论坛、2024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论坛、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五个会议论坛活动,与实验室行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未来实验室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01 2024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暨智慧实验室大会 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4大会将围绕四大主题展开:“韧”重道远——科研实验室建设“韧性”发展之道、“碳”索未来——世界/中国可持续实验室“碳”足迹、“数”质并进——智慧实验室标准与评价、“聚”安思危——齐力护航实验室安全,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及企业代表共探科研实验室建设“韧性”发展之道、国内外可持续实验室“碳”足迹、智慧实验室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实验室环境与安全之路。 2024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 暨智慧实验室大会 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地点:N1馆现场论坛区(1166展位) 专题一:“韧”重道远——科研实验室建设“韧性”发展之道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嘉宾 10:00-10:25 浅谈科研实验室的高质量发展 宋桂兰,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总工,原CNAS副主任 10:25-10:50 新时代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发展之路 刘艳,吉林大学实验实验室管理处主任 10:50-11:15 实验室设计若干关键问题的探讨及行业展望 刘培源,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电子工程设计院,副院长 11:15-11:40 Engineering life science 朱鹏程,ATLATL飞镖创新中心,创始CEO 11:40-12:05 科学实验室的韧性提升探索 刘东,同济大学国家土建工程中心团队负责人 2024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 暨智慧实验室大会 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地点:N1馆现场论坛区(1166展位) 专题二:“碳”索未来——世界/中国可持续实验室“碳”足迹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嘉宾 13:30-13:55 LEED助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徐辰波,美国绿色建筑委员(USGBC) 13:55-14:20 科研建筑暖通系统节能减碳设计实践 朱喆,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司副总工程师 14:20-14:45 DGNB认证体系支撑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策略 马是哲,德国绿色建筑委员(DGNB) 14:45-15:10 绿色实验室的最佳实践 Tolga Berk,WALDNER集团高级顾问 15:10-15:35 动物实验安全锁“碳”-探索双碳下的动物实验室之设计 李著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资深总工 15:35-16:00 晶泰科技AI +机器人打造智慧实验室 李敬芝,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化商务拓展总监 16:00-16:25 实验室新风对室内环境影响及节能潜力探讨 左鑫,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总监 16:25-16:50 智能化设施管理模式 周正淦,世邦魏理仕跨国企业服务部资深董事 2024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 暨智慧实验室大会 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地点:N1馆现场论坛区(1166展位) 专题三:“数”质并进——智慧实验室标准与评价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嘉宾 09:30-09:55 实验室智慧化建设与评价标准介绍 吕京,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原),研究员 09:55-10:20 实验室智慧化探索 刘辉,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 10:20-10:45 智慧实验室-实验室设备与仪器的智能联通 Maximilian Englisch,WALDNER集团副总裁 10:45-11:10 智慧化实验室建设解决方案 刘爱强,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1:10-11:35 浅析未来实验室发展:AI时代下科技与创新的结合 侯海峰,上海瀚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11:35-12:00 智慧实验室全要素一体化设计流程的创新与挑战 王琳锋,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三院智能化智能化设计总工程师 2024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 暨智慧实验室大会 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地点:N1馆现场论坛区(1166展位) 专题四: “聚”安思危——齐力护航实验室安全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嘉宾 13:30-13:55 实验室职业健康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控制措施探讨 闫慧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13:55-14:20 化学实验室通风系统验收及相关技术应用 刘昆,北京成威博瑞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14:20-14:45 安全有备无患,共同努力确保实验室安全 Bianca Gonçalves,美墨尔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14:45-15:10 构建科研实验室数字化RAMP隐患治理育系 徐宏勇,华东理工大学,安全环保办公室主任 15:10-15:35 “人工智能+物联网”助力实验室安全管理智慧化 韩思淼,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 15:35-16:00 实验室安全智能管控 沈晋明,同济大学,教授 16:00-16:25 实验室安全通风及舒适环境 朱启明,妥思空调,实验室科学事业部负责人 16:25-16:50 实验室中的特别危险化学品 郭红宇,天津大学,教授 智慧实验室和安全培训 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地点:N1馆现场论坛区(1166展位)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嘉宾 09:00-15:00 智慧化实验室建设与规划 吕京,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原),研究员 智慧化实验室解决方案与技术要求 刘爱强,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品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的数字化实践 徐宏勇,华东理工大学,安全环保办公室主任 实验室气流管理策略及控制方案 庄江婷,妥思空调,系统顾问 实验室的特别危险化学品管理 郭红宇,天津大学,教授 02 第三届未来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创新论坛 继前两届论坛之后,2024年11月1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labtech China Congress与筑医台将再次联合主办“第三届未来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创新论坛”,本次论坛将围绕“创新驱动,智领未来”的主题,深入探讨医学实验室在智慧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前沿进展,分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的成功经验,探讨医学检验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实验室运营管理的优化策略。 第三届未来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创新论坛 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地点:N2馆现场论坛区(2680展位)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嘉宾 10:00-10:30 科研型实验建筑设计控制要点及避坑指南 谢景欣,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防所,,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0:30-11:00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创新建设与管理 吴南屏,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济南市微生态生物医学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11:00-11:30 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曹国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副总工程师 11:30-12:00 参观科技创新型实验室设备展区 13:30-14:00 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的管理与思考 潘柏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教授 14:00-14:30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与创新建设 朱召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检验医学科主任,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 14:30-15:00 智慧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 吕欢,南京诺飞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5:00-15:30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动物实验中心的规划与建设 沈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技术主管,实验室负责人 15:30-16:00 医学实验室建设与运维实践 朱红洲,中国科学院医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后勤保障处处长 16:00-16:30 互动答疑 03 科学实验室低碳可持续发展大会暨实验动物设施与装备技术高峰论坛 科学实验室低碳可持续发展大会 暨实验动物设施与装备技术高峰论坛 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地点:N1馆现场论坛区(1160展位)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嘉宾 9:30-10:00 开幕致辞 沙怡文,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领导(拟邀) 某高校健康学院领导 刘东教授,实验动物设施与技术分会会长 10:00-10:30 高水平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工艺设计要点 傅江南,广州国家实验动物中心,主任 10:30-11:00 现代实验室空调机组的洁净和节能设计 徐方敏,博纳环境设备(太仓)有限公司 11:00-11:30 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的功能与基于实验动物的疫苗潜能验证 刘琼,南昌大学教授,基础医学院党委委员 11:30-12:00 大小鼠饲养管理的几个细节探讨 卢晓,迪哲医药,IACUC主席、动物设施主任 13:00-13:30 基于支撑能力提升的我国实验动物资源建设 贺争鸣,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实验动物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原所长 13:30-14:00 主动式热回收-新风空调的未来 张振天,konvekta中国 14:00-14:30 生物医药载体管理一站式综合服务实践 陆青诞,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 14:30-16:00 圆桌论坛:实验动物设施产业如何支撑医学、生命科学行业的发展思考 陆青诞,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 卢晓,迪哲医药,IACUC主席、动物设施主任 黎明,英崴沃(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 16:00-16:30 青少年科普:青少年探索生命科学与实验动物的奥秘 金阳,青未来 科学实验室低碳可持续发展大会 暨实验动物设施与装备技术高峰论坛 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地点:N1馆现场论坛区(1160展位)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嘉宾 10:00-10:30 绿色金融支持生命科学产业发展 待定 10:30-11:00 实验动物隔离环境的运行管理 郝同杨,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副总监 11:00-11:30 国产创新路径下的新一代智能化变风量控制系统 董海龙,上海物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1:30-12:00 医院实验动物用房安全高效暖通系统设计探讨 曹晓庆,中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13:30-14:00 RAMP 风险防控体系下的实验室安全解决方案 王冰,上海台雄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14:00-14:30 国内科研建筑发展与现状,与高效、智能、健康的实验室建设创想 高强,上海滔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14:30-16:00 圆桌论坛:金融与科学服务——探索实验室建设与耐心资本的共赢之路 孙云博士,丹纳赫集团中国区前总裁 杨勇,麦克林生化董事长 其他嘉宾,待定 科学实验室低碳可持续发展大会 暨实验动物设施与装备技术高峰论坛 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地点:N1馆现场论坛区(1160展位)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嘉宾 10:00-12:00 实验室高质量发展雅集 闭门会议 04 2024生物医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论坛 2024生物医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论坛由上海瀚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工程设计协会联合主办,围绕生物医药实验室建设,从实验室安全设计、实验室设施设计、智慧化设计等方向进行讲解分析,汇聚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决策者以及设计与建设专业人士,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与会者分享医药实验室设计和建设方面的经验与见解,促进行业合作与知识共享。同时,通过论坛展示和讨论前沿科技成果、创新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建设方法,推广创新技术,帮助行业提升实验室建设的标准与质量,优化实验工作流程,保障研究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2024生物医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论坛 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地点:N1馆现场论坛区(1676展位)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嘉宾 9:15-10:00 既有建筑改造生物医药实验室设计要点 路陶鹏,中国海诚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10:00-10:45 实验个性化定制与数智设计 多兆明,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生命健康 事业部,总经理 10:45-11:30 多类主流实验室设计重难点分析 范文,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公司, 高级项目经理 实验室及动物房工艺,首席设计师 11:30-12:00 实验室通风设计及案例分享 张四锋,上海瀚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暖通技术总监,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05 2024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论坛 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是科研、教育和医疗等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深入探讨和分析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方面的差异,借鉴先进经验、促进高校实验室的科学建设和管理保障,labtech China Congress将与实验室建安圈在11月19日举办2024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论坛。 2024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论坛 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地点:M40会议室(N1馆一楼)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嘉宾 13:00-13:30 实验室建安圈向日葵俱乐部成立大会 13:30-14:10 高校实验室项目建设管理与风险防范 吴祝武,中国矿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工作分会技术安全部,副部长 14:10-14:50 实验室通风柜的标准解读及操作风险管控 杜武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健康、安全及环境处, 处长 14:50-15:30 以深圳医学科学院项目为例,探讨高质量实验室设计与建设 田耀荣,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湾区研究院洁净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主任 15:30-16:10 实验室建设与装修的注意点思考 冯建跃,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原处长、教授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实验室建设与安全分会,理事长 16:10-16:30 自由讨论 06 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实验室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实验室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地点:E6馆现场论坛区(6170展位)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嘉宾 10:00-10:30 数字化助力医疗器械创 李晓欧,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 党总支 10:30-11:00 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周亮,上海市智能医疗器械与主动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 11:00-11:30 数字化助力实验室新质生产力提升 姜瀛洲,上海牵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 11:30-13:00 午餐 13:00-13:40 人工智能与检验 刘善荣,上海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主任 13:40-14:20 智慧实验室构建 汪建锋,上海实验室装备协会副会长, 上海卓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14:20-14:40 休息 14:40-15:20 人工智能标准化前沿与检测认证案例 孙威威,SGS智库专家 15:20-16:00 AI+Lab=? 保童伟,CTI华测检测工业材料检测产品线/中心材料实验室,总经理 16:00-16:40 商用密码构筑实验室数智未来的安全底座 张可可,北京中认环宇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来产业事业部部长


台达亮相2024 SPS纽伦堡展展示工业物联智能解决方案

全球电源管理暨工业物联绿色智能解决方案厂商台达于11月12~14日参与2024德国纽伦堡工业自动化展 (SPS, Smart Production Solutions),展示多项智能制造创新应用,涵盖台达D-Bot系列协作机器人,以及先进运动控制、伺服驱动与HMI智能解决方案。台达D-Bot系列协作机器人首度整合英伟达NVIDIA Omniverse,赋予开发者实时、高拟真且物理精确的模拟,大幅提升了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开发、测试和部署效率。重点展品包含台达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A3-EP系列、台达高端物联网型AX-5系列、以及台达人机界面DOP-300S系列为中心的工业物联网IIoT方案。

台达深耕欧洲市场,提供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全方位产品与系统。台达也洞悉欧洲客户需求,在工业设备的功能安全方面加强布局,全力瞄准欧洲当地的机械加工产业。随着今年初台达D-Bot系列协作机器人的推出,台达打造更丰富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欧洲市场不断演进的需求。与NVIDIA Omniverse和Isaac Sim的整合,对于D-Bot系列是一大进展。通过NVIDIA的先进技术,D-Bot使用者可以体验到高超的模拟精准度和协作能力,助力他们加速将机器人解决方案推向市场。

Michael Mayer-Rosa台达机电事业群欧洲、中东、非洲区分公司德奥瑞区资深业务处长

重点展品

台达D-Bot系列协作机器人整合NVIDIA Omniverse后,以高精准度模拟真实环境,应用范围涵盖制造、物流和医疗业等。藉由减少实体产品原型并降低开发成本,企业得以缩短上市时间,提升产品可靠度并加速创新周期。

■ NVIDIA Omniverse和Isaac Sim提供的拟真渲染和AI驱动物理仿真,让开发者在实体作业前完成高拟真模拟,有助于降低风险并改善模拟效果。

■ 透过具备高系统兼容度的Omniverse和Isaac Sim高阶机器人模拟工具,台达D-Bot系列用户即可加速开发流程,在虚拟环境中验证机器人software stack及相关行为,加速复杂项目的推进。

专为欧洲高度竞争制造业设计的台达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A3-EP系列,具备高精度、高速及高能效的特色。

■ 为确保安全与稳固运行,A3-EP系列取得TÜV功能安全认证,包括Safety over EtherCAT (FSoE)。

■ 可与DIAStudio完善整合,提供友好的自动调试界面以及优化的系统配置。A3-EP系列为开放平台,支持EtherCAT和多种高级通讯协议。

台达高端物联网型AX-5 系列,适用于精密机械产业的高精高速加工。

■ 采用高效能Arm Cortex 四核心处理器,支持高达 64 轴,可同步控制伺服驱动器、变频器、远程I/O模块。

■ AX-5 系列可配合多元通讯协议,并提供高度整合单一软件开发平台,有助于精省机械设备制造商的硬件、服务成本以及开发时间。

全新台达人机界面DOP-300S系列专为智能工厂设计。

■ 提供7英寸和10英寸屏幕,支持Wi-Fi和4G LTE连接。

■ 具备双以太网端口和双核心ARM处理器,可实时监控并排除故障,提升作业效率,减少停机。

■ 内建SCADA功能,数据上云并可视化,实现实时远程监控。

■ 支持多种PLC协议及云端数据存储,为欧洲厂商提供高效耐用的操作界面。


沈阳两新方案发布重点更新教学科研设备及医疗设备

近日,沈阳市发布《沈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增强经济循环内生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 在开展工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方面,《方案》提出,聚焦化工、建材、通用装备、食品等重点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超期服役的老旧设备。针对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推进热电、造纸、玻璃、卫生陶瓷等重点用能行业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鼓励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和能效对标,提升锅炉、电机、变压器、压缩机、泵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能效。推动石化化工老旧装置安全改造,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在推动能源领域设备升级改造方面,《方案》提出,科学规划实施老旧燃煤热电厂外迁工程,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供热和灵活性改造,支持煤电机组应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设备。支持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端灵活配储,推广储能设备应用。推动已达或临近寿命期的风电、光伏、充换电设备更新改造。 在提升教育领域设备水平方面,推动符合条件的市属高校、职业院校围绕学科和专业建设目标,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设备、实验实训设备。严格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到2027年,推动市属高校一流学科保质保量配置完成并及时更新先进科教学仪器设备。市属公办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仪器设备总值年均增幅不低于5%;推动各地区持续更新基础教育阶段通用设备、教学实验设备等,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2500元。 在卫生健康领域设备更新方面,着眼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改造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先进医疗设备更新应用。 针对资金筹措,《方案》提出,坚持与上级财政支持政策联动,统筹优化技改补助、制造业固投补助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补贴,以及基本建设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向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提升等重点方向倾斜。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实施节能、绿色和环境标志产品优先采购、强制采购政策。严肃财经纪律,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坚决杜绝挤占挪用,确保政策落实到位。